【圖】2025生豬養殖行業趨勢:規模化升級與產業鏈整合機遇
摘要:近年來,生豬行業在政策支持、技術革新以及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正加速向規模化、標準化與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2024年,全國生豬出欄量達到7.03億頭,豬肉產量為5,706萬噸,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元人民幣。盡管非洲豬瘟等疫病防控、環保壓力以及市場競爭等挑戰依然存在,但通過智能化養殖技術的應用、環保技術的升級以及政策..
生豬行業是以生豬養殖為核心,涵蓋種豬繁育、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肉制品加工及銷售等多個環節的綜合性產業。生豬是我國最重要的肉類生產來源,其市場規模龐大,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滿足居民肉類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生豬養殖可根據養殖規模、養殖方式和養殖目的等多種因素進行分類。
按養殖規模分類
家庭養殖:以個體戶或農戶為單位,規模較小,主要為自家消費或本地銷售。
規模化養殖:以農業企業或養殖場為單位,規模較大,采用集約化管理,主要為市場銷售。農業農村部將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殖戶定義為“規模化豬場”,年出欄500頭以下的養殖戶則為散戶。
按養殖方式分類
圈舍養殖:將豬圈分隔成不同的舍間,豬在圈舍內飼養,這種方式便于管理和控制疫病傳播。
散養養殖:讓豬在戶外或半戶外環境中自由活動,如放養或戶外圈養,這種方式更接近自然環境,但管理難度較大。
按養殖目的分類
肉豬養殖:以生產豬肉為主要目的,是生豬養殖的主要形式。
種豬養殖:以繁殖種豬為主要目的,供應給其他養殖戶,種豬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后代的生產性能。
一、生豬產業鏈分析
(一)產業鏈結構
生豬產業鏈以生豬養殖業為中心,涉及飼料加工、獸藥疫苗、屠宰、食品加工、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其產業鏈結構如下:
上游:包括飼料加工、獸藥疫苗、設備供應等。
中游:主要是生豬養殖環節,包括種豬繁育、商品豬養殖等。
下游:包括屠宰加工、肉制品加工、銷售終端(如超市、農貿市場、餐飲業等)。
(二)產業鏈各環節分析
1、上游:飼料與疫苗
飼料:我國飼料產業規模大,穩居世界第一。豬飼料行業生產企業較多,如正大集團、新希望等。飼料成本占生豬養殖成本的60%以上,因此飼料質量和價格對養殖效益影響重大。
疫苗:豬疫苗行業主要為下游生豬養殖行業提供疫苗產品。主要企業包括中牧股份、生物股份等。疫苗的有效使用是防控疫病的關鍵,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的疫苗研發一直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2、中游:生豬養殖
種豬繁育:我國生豬良種繁育體系尚未完全成熟,核心種群的性狀維持仍依賴于不定期的外國種豬進口。目前,國內有98家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種豬的繁殖性能直接影響到商品豬的生產效率和質量。
商品豬養殖:商品豬養殖是生豬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以“杜長大”三元雜交豬為主。其養殖周期較長,從能繁母豬存欄到商品豬出欄一般需經歷約18個月。2024年,我國生豬存欄量為4.27億頭,出欄量為7.03億頭,豬肉產量為5,706萬噸。
3、下游:屠宰與肉制品加工
屠宰:我國生豬屠宰行業集中度低,產能分布不平衡。屠宰企業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2024年,我國生豬屠宰量約為7.03億頭,屠宰行業規模化發展趨勢明顯。
肉制品加工:我國肉類消費以鮮肉為主,肉制品深加工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產品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具有品牌優勢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將更具競爭力。2024年,我國肉制品產量占全部肉類生產總量的比例約為30%,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二、行業品牌與重點企業
(一)品牌建設
生豬行業品牌化經營逐漸興起,品牌化屠宰加工企業能夠實現標準化屠宰、可追溯管理和全程冷鏈配送。在肉制品深加工領域,品牌化也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品牌建設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還能增強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
(二)重點企業
1、牧原股份:作為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的龍頭企業,牧原股份在規模化養殖、疫病防控、養殖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其生豬出欄量占行業比重較高。2024年,牧原股份出欄生豬約6,000萬頭,占全國出欄量的8.5%。
2、溫氏股份:作為綜合性養殖企業,溫氏股份在生豬、肉雞等養殖領域均有布局,其在生豬養殖方面注重全產業鏈發展,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2024年,溫氏股份出欄生豬約2,500萬頭。
3、新希望六和:新希望六和在飼料、養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等領域均有布局,通過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2024年,新希望六和出欄生豬約1,500萬頭。
三、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
(一)市場規模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生豬生產和消費國,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龐大。2024年全國生豬出欄量達7.03億頭,豬肉產量5,706萬噸,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元。2023年我國生豬出欄7.3億頭,生豬養殖市場規模達1.3萬億元。預計到2027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2萬億元。
(二)市場供需與價格走勢
2024年,生豬行業的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價格波動幅度有望進一步減小。隨著養殖技術的提升和規模化養殖的推進,生豬的生產能力不斷增強,供給量穩步增長。同時,消費者對高品質豬肉的需求逐漸增加,促使養殖戶和企業更加注重生豬的品質和品牌建設。2024年,生豬價格振幅從2021年的230%收窄至58%,市場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預計2025年,生豬出欄量將達到7.09億頭至7.11億頭,豬肉產量將達到5,750萬噸,整體供需關系仍為“供大于求”。
(三)行業規模化與標準化發展
生豬養殖行業的規模化程度隨著一次次豬周期的洗煉逐步提升,抗風險能力增強。未來,屠宰行業的全產業鏈發展趨勢將導致市場份額向規模化、規范化及標準化水平高的企業集中。肉制品深加工行業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具有較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的產品將成為市場重點發展方向。2024年,我國規模化養殖比例從2020年的57%提升至68%,年出欄萬頭以上豬場突破1.2萬家。
四、行業面臨的挑戰
(一)疫病風險
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仍是生豬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盡管行業防控能力有所提升,但疫病傳播的風險仍然存在。2024年,受冬季非瘟疫情產能去化影響,生豬存出欄量有所下降。非洲豬瘟病毒污染面廣,臨床毒株多樣且復雜,疫病防控仍是生豬養殖行業的首要任務。企業需要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同時政府應加大對疫病防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疫苗研發和應用。
(二)市場競爭
生豬行業的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在市場供需變化較快的情況下,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市場波動。2024年,我國生豬存出欄下降,但豬價上行,生豬養殖市場規模提升至1.5萬億元。此外,隨著規模化養殖的推進,市場競爭格局也在發生變化,大型養殖企業通過提升養殖效率和降低成本,逐漸占據更多市場份額。企業需要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和優化管理等方式,提升自身競爭力。
(三)環保壓力
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生豬養殖行業的環保壓力增大。企業需要投入更多資金用于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生豬養殖碳排放、實施養分平衡管理和做好臭氣控制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企業應加強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采用更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減少環境污染。
(四)成本控制
生豬養殖成本主要包括飼料、人工、防疫等費用。2024年,行業平均養殖成本為14.8元/公斤,飼料成本占比從疫情前55%升至62%,玉米、豆粕價格波動對利潤影響系數達0.87。大型養殖企業通過自建飼料廠、優化種豬繁育體系等方式,實現了成本較行業均值低10% - 15%。企業需要通過優化飼料配方、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等方式,控制養殖成本。
(五)市場波動風險
生豬價格波動頻繁,對養殖戶和企業影響較大。2024年,生豬價格振幅從2021年的230%收窄至58%,但仍面臨“春節后價格失速”風險。此外,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也會影響生豬價格走勢,如2024年受產能去化影響,生豬出欄量下降,但豬價上行。企業需要通過市場監測和預警系統,合理調控產能,避免市場供需失衡。
五、技術發展與創新
(一)養殖技術
疫病防控技術:非洲豬瘟等疫病的防控仍是生豬養殖行業的重點。通過加強疫苗研發、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疫病監測與處置等措施,行業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企業需要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同時政府應加大對疫病防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疫苗研發和應用。
智能化養殖技術: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生豬養殖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養殖效益。智能化養殖技術可以實現精準飼喂、環境控制和疫病監測,提高養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種豬繁育技術:種公豬站的建設成為國家或區域性良種繁育體系完善的重點,將重點建立以種公豬站為紐帶的種豬育種體系,完善種豬遺傳資源的共享機制。種豬的繁殖性能直接影響到商品豬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因此種豬繁育技術的提升對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二)屠宰與加工技術
標準化屠宰技術:推動屠宰企業實現標準化屠宰,提高肉品品質和安全性。標準化屠宰技術可以確保肉品在屠宰過程中的衛生和安全,減少污染風險。
冷鏈物流技術: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確保肉品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品質。冷鏈物流技術對于保障肉品的新鮮度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特別是在長距離運輸和儲存過程中。
(三)環保技術
糞污處理技術: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生豬養殖企業需要采用更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減少環境污染。糞污處理技術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通過發展生態養殖模式,實現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降低生產成本。資源循環利用技術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四)數字化技術
市場監測與預警系統: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生豬市場監測與預警系統,及時掌握市場動態,為養殖戶和企業提供決策支持。市場監測與預警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合理調控產能,避免市場供需失衡。
精準養殖技術:通過精準飼喂、精準環境控制等技術,提高生豬養殖的精準度和效率。精準養殖技術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
六、結論與展望
(一)行業現狀總結
生豬行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行業呈現出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2024年,全國生豬出欄量達7.03億頭,豬肉產量5,706萬噸,市場規模突破1.5萬億元。盡管行業在疫病防控、環保壓力、市場競爭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技術升級、成本控制和政策支持,行業整體保持了較高的發展活力。
(二)行業發展趨勢
1、規模化與標準化養殖加速推進
隨著行業的發展,生豬養殖的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2024年,我國規模化養殖比例從2020年的57%提升至68%,年出欄萬頭以上豬場突破1.2萬家。規模化養殖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增強了行業的抗風險能力。此外,標準化養殖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標準化的養殖流程和管理,企業能夠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2、技術創新助力行業升級
智能化養殖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企業能夠實現精準飼喂、環境控制和疫病監測,提高養殖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環保技術的發展也成為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環保政策的趨嚴,企業需要采用更先進的糞污處理技術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減少環境污染。
3、市場供需趨于平衡,價格波動收窄
2024年,生豬價格振幅從2021年的230%收窄至58%,市場供需關系逐漸趨于平衡。預計2025年,生豬出欄量將達到7.09億頭至7.11億頭,豬肉產量將達到5,750萬噸,整體供需關系仍為“供大于求”。隨著市場供需關系的進一步平衡,生豬價格波動幅度有望進一步減小。
4、政策支持與監管加強
2025年開年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對做好生豬產能監測和調控,促進平穩發展提出要求,為生豬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預制菜定義和范圍,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推進標準體系建設。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水平,保障消費者權益。
5、產業鏈整合與協同發展
生豬產業鏈的整合趨勢明顯。大型養殖企業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從種豬繁育、商品豬養殖到屠宰加工、肉制品銷售的一體化經營。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未來,生豬行業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效率,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未來展望
生豬行業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中智林預計,到2027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2萬億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生豬行業將朝著規模化、標準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方向發展。然而,行業仍需面對疫病風險、市場競爭和環保壓力等挑戰,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建議
1、加強疫病防控體系建設
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仍然是生豬行業的重大挑戰。企業應加強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同時,政府應加大對疫病防控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疫苗研發和應用。
2、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
企業應積極引入智能化養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時,加強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減少養殖過程中的環境污染。
3、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抗風險能力
企業應通過產業鏈延伸,實現從養殖到屠宰加工、肉制品銷售的一體化經營。同時,加強市場監測和預警,合理調控產能,避免市場供需失衡。
4、加強政策支持與監管
政府應繼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同時,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
產業調研網為您提供更多
農林牧漁行業最新動態 | 農業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飼料市場現狀及前景分析 |
化肥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 | 木材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 | 家具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 |
造紙行業監測及發展趨勢 | 漁業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 其他農林牧漁現狀及發展前景 |
食用油發展前景趨勢分析 | 糧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產業調研網(cir.cn)
- 2025-022025年中國生豬市場調研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5-032025-2031年中國生豬行業發展研究與趨勢預測報告
- 2025-022025-2031年中國生豬行業市場調研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4-082025年中國生豬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 2024-082025-2031年中國生豬行業發展研究與前景分析報告
- 2024-102025-2031年中國生豬市場研究與前景分析報告
- 2024-082025-2031年中國生豬市場調查研究與趨勢分析報告
- 2024-092025-2031年中國生豬市場現狀與行業前景分析報告
- 2024-102025-2031年中國生豬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4-082025-2031年全球與中國生豬發展現狀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