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能源形勢與發展
第一章 2011年中國能源經濟形勢及展望
1.1 2011年能源供需形勢及特點
1.1.1 煤炭產銷快速增長,價格波動中調整
1.1.2 電力供應能力不斷增強,需求增速逐步回落
1.1.3 成品油消費增長較快,四季度柴油出現時段性短缺
1.1.4 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冬季用氣高峰平穩度過
1.2 2011年能源行業的新進展
1.2.1 能源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結構調整力度加大
1.2.2 清潔能源加快發展,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1.2.3 扎實開展保障民生工程,城鄉用能結構加快升級
1.2.4 能源儲備和輸送通道建設加快,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1.3 中國能源經濟形勢展望
1.4 2011年能源經濟走勢
1.4.1 煤炭
1.4.2 電力
1.4.3 成品油
1.4.4 天然氣
1.5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1 基本情況分析
1.5.2 經濟風險
1.5.3 經濟增長不確定因素
第二章 中國能源結構調整
2.1 中國能源結構
2.1.1 中國能源在世界上中的比重
2.1.2 2011年中國的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2.1.3 能源結構調整的目標
2.2 能源調整基本思路
2.2.1 出于自身發展的需要
2.2.2 出于對國際社會的責任
2.2.3 出于中國能源發展的潛力
2.3 調整路徑
詳.情:http://www.gbwangdai.com/R_2011-09/2011_2015jienengjishuyingyongyanjiuj.html
2.3.1 天然氣
2.3.2 煤層氣
2.3.3 頁巖氣
2.3.4 天然氣水合物
2.4 率先發展新能源
第二篇 節能形勢
第三章 2011年中國節能減排整體發展態勢分析
3.1 中國節能減排嚴峻形勢透析
3.2 節能減排現實意義
3.3 中國節能減排工作重點
3.3.1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3.3.2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3.3.3 節電與余熱發電
3.3.4 節能減排意識有待提高
3.3.5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考核機制
3.4 中國節能減排當前目標及實施措施
3.4.1 當前目標
3.4.2 實施措施
3.5 我國節能減排存在的主要問題
3.5.1 能源消費加快人均占有量低
3.5.2 能源利用率低節能減排緊迫
3.5.3 能源以煤為主污染狀況加劇
3.5.4 節能減排意識有待提高
3.5.5 對節能減排投入不足
3.5.6 缺乏激勵約束機制
3.5.7 統計工作基礎薄弱
3.6 加強節能減排基礎工作
3.6.1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3.6.2 構建激勵約束機制
3.6.3 鼓勵和獎勵節能減排工作
3.6.4 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長效機制
3.6.5 建立和完善節能標準體系
第四章 中國綜合節能技術實際應用與經濟指標
4.1 照明節能
4.4.1 產品和技術
4.4.2 效用分析
4.2 動力系統節能
4.2.1 電機變頻器節能
4.2.2 電機相控器節能
4.3 中央空調節能
4.4 蓄冰空調
4.5 廠房建筑節能
4.6 燃油鍋爐節能技術
4.7 加強能源管理
第四篇 節能技術應用
*技術內容條目(本篇以下各章各節三級目錄省略)
一、技術名稱
二、適用范圍
三、與節能技術相關生產環節的能耗現狀
四、技術內容
五、主要技術指標
六、技術應用情況
七、典型用戶及投資效益
八、推廣前景和節能潛力
第五章 節能技術在發電行業應用
5.1 汽輪機組運行優化技術
5.2 火電廠煙氣綜合優化系統余熱深度回收技術
5.3 火電廠凝汽器真空保持節能系統技術
5.4 矸石電廠低真空供熱技術
5.5 汽輪機通流部分現代化改造
5.6 汽輪機汽封改造
5.7 燃煤鍋爐氣化微油點火技術
5.8 燃煤鍋爐等離子煤粉點火技術
5.9 凝汽器螺旋紐帶除垢裝置技術
5.10 干式TRT技術
2011-2015, China '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applied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prospects report
5.11 低熱值高爐煤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
第六章 節能技術在礦業應用
6.1 煤礦低濃度瓦斯發電技術
6.2 選煤廠高效低能耗脫水設備
6.3 礦熱爐節能技術之一:低壓動態無功補償技術
6.4 礦井乏風和排水熱能綜合利用技術
6.5 礦熱爐節能技術之二:組合式電極系統
第七章 節能技術在鋼鐵行業應用
7.1 干熄焦技術
7.2 鋼鐵行業燒結余熱發電技術
7.3 轉爐煤氣高效回收利用技術
7.4 蓄熱式燃燒技術
7.5 煉焦煤調濕風選技術
7.6 能源管理中心技術
7.7 大型高效充氣機械攪拌式浮選機
7.8 電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系統技術
7.9 礦熱爐煙氣余熱利用技術
7.9 氯化氫合成余熱利用技術
7.10 電爐煙氣余熱回收利用系統技術
7.11 礦熱爐煙氣余熱利用技術
7.12 氯化氫合成余熱利用技術
7.13 油田采油污水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7.14 油田采油污水余熱綜合利用技術
第八章 節能技術在工業綜合應用
8.1 冶煉煙氣余熱回收余熱發電技術
8.2 氧氣底吹熔煉技術
8.3 大型鋁電解系列不停電(全電流)技術及成套裝置
8.4 鉛閃速熔煉技術
8.5 氧氣側吹熔池熔煉技術
8.6 換熱設備超聲波在線防垢技術
8.7 水溶液全循環尿素節能生產工藝技術
8.8 LOW-E節能玻璃技術
8.9 燒結多孔砌塊及填塞發泡聚苯乙烯燒結空心砌塊技術
8.10 節能型合成樹脂幕墻裝飾系統技術
8.11 預混式二次燃燒節能技術
8.12 機械式蒸汽再壓縮技術
8.13 聚能燃燒技術
8.14 高強度氣體放電燈用大功率電子鎮流器新技術
8.15 新型生物反應器和高效節能生物發酵技術
8.16 直燃式快速烘房技術
8.17 塑料注射成型伺服驅動與控制技術
8.18 電子膨脹閥變頻節能技術
8.19 工業冷卻塔用混流式水輪機技術
8.20 缸內汽油直噴發動機技術
8.21 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油改電節能技術
8.22 溫濕度獨立調節系統技術
8.23 瀝青路面冷再生技術在路面大中修工程中的應用技術
第九章 節能在輕工行業應用
9.1 塑料動態成型加工節能技術
9.2 高濃度糖醇廢水沼氣發電技術
9.3 高效節能玻璃窯爐技術
9.4 鍋爐煙道氣飽充技術
9.5 管束干燥機廢汽回收綜合利用技術
9.6 棉紡織企業智能空調系統節能技術
9.7 染整企業節能集熱技術
9.8 高溫高壓氣流染色技術
9.9 玻璃熔窯余熱發電技術
9.10 全氧燃燒技術
9.11 輥壓機粉磨系統
9.12 立式磨裝備及技術
9.13 富氧燃燒技術
第十章 節能在行業通用
10.1 變頻器調速節能技術之一:變頻調速技術
2011-2015年中國節能技術應用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10.2 變頻調速節能技術之二:礦山提升機變頻調速節電技術
10.3 高壓變頻調速技術
10.4 熱泵節能技術之一:地源熱泵技術
10.5 熱泵節能技術之二:水源熱泵技術
10.6 中央空調智能控制技術
10.7 外動顎勻擺顎式破碎機
10.8 高效雙盤磨漿機
10.9 鍋爐水處理防腐阻垢節能技術
10.10 新型高效煤粉鍋爐系統技術
10.11 聚氨酯硬泡體用于墻體保溫配套技術
10.11 油田機械用放空天然氣回收液化工程
10.12 裂解爐空氣預熱節能技術
10.13 新型變換氣制堿技術
10.14 氨合成回路分子篩節能技術
10.14 大中型硫酸生產裝置低溫位熱能回收技術
10.15 密閉環保節能型電石生產裝置
10.16 合成氨節能改造綜合技術
10.17 燃煤催化燃燒節能技術
第五篇 節能減排預測與政策完善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國節能減排預測分析
11.1 節能減排政策和意義
11.1.1 節能減排的基本概念
11.1.2 節能減排政策
11.1.3 節能減排的意義
11.2 節能減排的目標
11.3 節能減排的步驟和規劃
11.4 各省的指標
11.4 節能減排對行業的影響
11.4.1 水泥行業
11.4.2 鋼鐵行業:節能壓力下龍頭公司的并購步伐有望加快
11.4.3 有色金屬行業:再生資源利用起步較早的龍頭公司有優勢
11.4.4 水泥行業,鋼鐵行業,有色金屬行業比較分析:側重行業整合勢在必然
11.4.5 煤炭行業:十二五期間煤炭消費量
11.4.6 石化行業:十二五將進入發展低谷期
11.4.7 玻璃行業:特種玻璃
11.4.8 汽車行業
11.4.9 化工行業: PVC和電石
11.4.10 房地產行業(屬于補充項目,拉動相關行業發展)
11.5 1980年--2011年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匯總
第六篇 節能技術體系在系統工程應用
第十二章 中國分布式能源設計研究
12.1 中國分布式能源含義解析
12.2 分布式能源的合法性
12.2.1 與法律之間的關系
12.2.2 與法規之間的關系
12.2.3 與行政規章之間的關系
12.3 分布式能源的設計原則
12.3.1 從用戶出發,采取靈活機動的設計原則
12.3.2 以熱定電還是以電定熱
12.3.3 能源島還是能源網
12.4 分布式能源用戶需求分析研究
12.4.1 與建筑設計能源規范之間的矛盾
12.4.2 實際需求分析
12.4.3 同步系數
12.5 分布式能源設備選型研究
12.5.1 燃氣輪機是一種非常成熟技術設備
12.5.2 微型燃氣輪機
12.5.3 燃氣內燃機
12.5.4 外燃機
12.5.5 余熱鍋爐
12.6 分布式能源儲能設計
12.6.1 抽水蓄能
12.6.2 蓄熱
12.6.3 蓄冷
2011-2015 nián zhōngguó jiénéng jìshù yìngyòng yánjiū jí tóuzī qiánjǐng fēnxī bàogào
12.7 分布式能源模塊化陣列
12.8 分布式能源電力并網安全性
12.9 分布式能源經濟性
12.10 分布式能源與天然氣設計規范
12.11 分布式能源與消防規范
第十三章 熱電冷聯供系統應用設計研究與案例
13.1 熱電冷聯供系統的主要優點
13.2 熱電冷聯供系統中的主要設備
13.2.1 發電機組
13.2.2 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
13.3 熱電冷聯供系統設計原則
13.3.1 經濟性分析
13.3.2 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基本配置原則
13.4 燃氣輪機熱電冷聯供系統案例
13.4.1 設備配置
13.4.2 系統的經濟效益
13.4.3 關于發電機組的配置容量
13.4.4 關于余熱鍋爐配置
18.4.5 關于補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機的配置
13.5 燃氣輪機熱電冷聯供系統案例
13.5.1 設備配置
13.5.2 系統的經濟效益
13.5.3 煙氣系統
13.6 綜合評估
第七篇 節能專題研究
第十四章 我國節能技術在電機系統中發展與趨勢
14.1 中小型電機行業概況
14.1.1 中小型電機行業現狀
14.1.2 國際交流、合作
14.2 高效電機研發和相關技術情況
14.2.1 開發高效電機背景
14.2.2 中國高效電機發展歷程
14.2.3 節能標準體系建設
14.3 中小型電機系統節能的展望
14.3.1 普通電機被高效電機替代化
14.3.2 變頻調速系統的推廣和改進
14.3.3 電機與控制器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
14.4 節能標準體系的建設
14.5 節能電機技術發展趨勢
第十五章 主要節能技術與經濟指標分析
15.1 中央空調智能節能
15.1.1 技術特點
15.1.2 效益分析
15.1.2 運行優勢
15.2 照明節電
15.3 恒壓供水
15.4 注塑機節能設計
15.5 空壓機節能
15.6 鍋爐節能設計
15.7 氟鋰昂 替換技術
15.8 高壓變頻節能改造
15.9 BCHP(即冷熱電聯產)+區域冷熱源供應站
15.10 冰{水}蓄冷+低溫送風
15.11 機器人清潔、消毒風管技術
15.12 特種調節空氣技術
15.13 熱泵+蒸發型空調的組合運用
15.14 電梯節電
15.15 工礦企業綜合節能
15.16 系統維護優化技術
15.17 運行管理經驗的積累
15.18 設備優化與能耗托管
第十六章 主要節能統計計算公式與解讀
16.1 節能的重要意義
16.2 直接節能和間接節能
2011-2015は、中國の省エネ技術は、研究と投資の見通しレポートを適用
16.3 節能量計算基礎指標
16.4 節能量的計算原則
16.5 節能量的計算方法
16.6 工業行業結構節能量
16.7 企業節能量
16.8 交通運輸部門節能量
16.9 節能率
16.10 節能降耗的統計解讀
16.10.1 節能降耗統計體系
16.10.2 能耗主要指標及計算方法
16.11 節能降耗的主要途徑
16.11.1 投入產出 結構節能
16.11.2 能源核算 回收利用與節能
16.11.3 推進節能工程 監管電力消費節能
第八篇 城市節能專題研究
第十七章 中國城市節能技術與應用
17.1 建筑圍護結構
17.1.1 保溫條件
17.1.2 保溫技術
17.1.3 遮陽技術
17.1.4 雙層皮幕墻技術
17.1.5 自然通風器和呼吸窗技術
17.2 采暖節能技術應用
17.2.1 采暖末端計量與調節
17.2.2 基于分棟熱計量的末端通斷調節與熱分攤技術
略
第十八章 熱泵應用與節能
略
第十九章 能源產業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略
第二十章 中?智?林? 2011-2015年中國節能減排產業前瞻與投資戰略研究
略
圖表目錄
圖表 略
http://www.gbwangdai.com/R_2011-09/2011_2015jienengjishuyingyongyanjiuj.html
……
請您致電:400 612 8668、010-6618 1099、66182099、66183099
或Email至:KF@Cir.cn 【網上訂購】 ┊ 下載《訂購協議》 ┊ 了解“訂購流程”